歷史上金蟬脫殼的故事有哪些?金蟬脫殼的意思是什么?
《三十六計》指的是古代中國的三十六計兵法,是根據中國古代杰出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戰爭經驗總結出來的軍事書籍。今天,給大家帶來三十六計中金蟬脫殼的故事和意思。
金蟬脫殼的本意是說,當蟬變成蟲時,幼蟲的殼就應該去掉。后來比喻制造表面假象,轉移別人的視線,實際上卻是偷偷的脫離危險。此計重在時機,不被對方及時發現。
死諸葛嚇走活仲達。諸葛率領第六次北伐中原,司馬懿始終堅持不戰。最終,諸葛積勞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軍隊不得不撤回漢中,但是害怕撤退的時候司馬懿乘勝追擊,給漢軍造成損失。諸葛亮臨死前給了姜維了一個秘密計劃,叫他不要發訃告。他帶著他的棺材帶領他的部隊秘密撤退,用諸葛亮的形狀和外觀雕刻了一個木制的人,并放在軍中,迎接司馬懿追擊的部隊。司馬懿一向害怕諸葛的計劃,就懷疑撤軍是個陷阱,于是他命令部隊撤退。當蜀軍隊看到司馬懿撤退時,主力立即撤退,并迅速轉移到漢中,司馬懿知道已經太晚了。
金蟬脫殼的故事,畢再遇懸羊擊鼓退軍。宋將畢再遇與金兵對峙,宋朝只有幾千人。為了保存實力,他們準備撤退,害怕金兵追擊,為了不讓金兵察覺。晚上,他命令士兵們把幾十只羊的后腿綁在樹上,放下幾十個鼓,而羊拼命的蹬腿,鼓不停地隆隆作響。金軍以為宋軍趁夜搶營,迅速集結兵力準備戰斗,但宋兵沒有出城,連續幾天都是這樣,所以金軍認為這是一個疲兵之計,便沒有理會。之后去了他們的營地,發現宋軍已經轉移和撤退。其實這個策略也告訴我們,遇到困難不要驚慌失措,認真研究利用身邊的事情,抓住機會,想辦法讓自己走出困境。
頭巾助脫險。東漢末年,政局動蕩,政權落入太尉董卓手中,董卓廢少帝,改立獻帝,全面掌握政權。董卓的專制權力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吳郡的司馬孫堅也加入了討伐董卓的行列。
公元191年,孫堅率領軍隊駐扎在梁縣東部,意圖攻打洛陽。董卓聽到這個消息后,急忙派徐榮攻打孫堅,但孫堅沒有采取足夠的防范措施,因此落荒而逃。孫堅連夜逃跑,徐榮命令士兵追擊,形勢非常危急。因為孫堅頭上戴著一頂特別顯眼的紅帽子,無論他走到哪里,徐榮士兵都會追他。祖茂是孫堅的部下,把自己的頭盔給了孫堅,自己戴著孫堅的紅帽子,從孫堅向不同的方向逃跑。徐榮士兵只看到了紅帽子,所以孫堅順利逃脫,而祖茂成為目標。在跑的過程中,祖茂注意到了周圍的地形。突然,他看到一個被火燒斷的樹樁,靈機一動,在樹樁上戴了一頂紅帽子,不一會兒,追兵到了,圍住了紅帽子。但是發現只是一個樹樁,不得不憤怒地離開。
關鍵詞: 歷史上金蟬脫殼的故事有哪些 金蟬脫殼